教育文化

  截至2018年底,乌兰察布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全年招生数0.77万人,在校学生2.28万人,毕业学生0.65万人。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5所,全年招生数0.23万人,在校学生0.8万人,毕业学生0.31万人。拥有普通高中24所,全年招生数1.02万人,在校学生3.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0.22万人,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蒙古族学生0.2万人,毕业学生1.11万人。拥有普通初中46所,全年招生数1.13万人,在校学生3.9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0.27万人,蒙古族学生0.24万人,毕业学生1.14万人。拥有小学121所,全年招生数1.19万人,在校学生7.89万人,毕业学生1.3万人。全市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3.06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高中升学率达到96%。


  2018年,乌兰察布市中小学新增校舍面积3.04万平方米,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27271台,图书526.24万册,拥有数字资源(电子图书)38.89万册。

历史文化

  乌兰察布岩画


  乌兰察布草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岩画,被称为“乌兰察布岩画”,是中国北方草原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北方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在中国岩画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构成北亚草原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乌兰察布岩画分布于乌兰察布草原各地。东起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后旗,西至乌拉特中旗西部,以四子王旗境内和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查干敖包苏木推喇嘛庙一带分布最为集中。


  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乌兰察布境内发现有石虎山后冈一期文化、仰韶文化王墓山类型、园子沟文化和老虎山文化等古人类遗址。其中环岱海遗址群和察右前旗庙子沟文化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察哈尔文化


  察哈尔文化是以北元宫廷文化为主要特征的蒙古族文化,不仅具有蒙古族的英雄主义精神,而且还具有包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她不仅是一种地域文化,也是一种复合型文化——是地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统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统一。

环境文化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纬40°10′~43°28′,东经110°26′~114°49′之间。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约110公里,东北部与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毗连;东临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尚义县、怀安县;南与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阳高县、云州区、左云县、右玉县为邻;西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和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相接。东西长458千米,南北宽442千米,总面积5.45万平方千米。


  地貌


  乌兰察布市地貌类型多样,自北向南主要由内蒙古高原、乌兰察布丘陵、阴山山地和丘陵台地四部分组成。属于阴山山脉的大青山东段灰腾梁横亘中部,海拔为1595m~2150m,大青山支脉蛮汉山、马头山、苏木山蜿蜒曲折分布于境内的东南部。习惯上将大青山以南部分称为前山地区,以北部分称为后山地区。前山地区地形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间有高山,平均海拔1152m~1321m,其中乌兰察布最高点苏木山主峰海拔为2349m。北部丘陵山间盆地相间,有大小不等的平原。最南部为黄土丘陵。


  气候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其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少雪,春燥多风,夏季凉爽,秋凉多霜。由于阴山山脉的阻隔,形成了前后山地区气候差异较大的南北气候分区,就全市而言,属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征冬季寒冷漫长。受干燥寒冷的蒙古冷高压控制,气温很低。 [12]  年平均气温在0~6℃之间。冬季寒冷漫长,平均气温在-15℃以下,零下20℃以下的严寒日数平均在47~75天;春季干燥多风,大风日数可达60天;夏季短促湿热,降水集中,平均气温在17~22℃之间;秋季降湿剧烈,霜冻较早,南部地区秋霜偏早的机率在20%,北部地区为43%。年降水量在150~450㎜之间,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5500~6200兆焦/平方米,大于和等于10℃的积温为2228~303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75~3080小时。